小儿病毒性脑炎以什么为主

小儿病毒性脑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常见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肠道病毒是小儿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占病例半数以上。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轻度增多,蛋白含量轻度升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需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情较重,多由HSV-1型引起。患儿可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脑部影像学可见颞叶异常信号。早期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预后,需持续治疗14-21天。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常继发于流行性腮腺炎,多在腮腺肿大后1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以脑膜刺激征为主,多数预后良好。预防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水痘皮疹出现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震颤等小脑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轻症可自愈,重症需使用阿昔洛韦治疗。
流感病毒相关脑炎多见于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起病急骤,可表现为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急性坏死性脑病,死亡率较高。早期使用奥司他韦颗粒可能有一定疗效。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住院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可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随访评估神经系统后遗症。预防方面应注意手卫生,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