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儿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原因主要有遗传易感性、疫苗接种不足、环境卫生条件差、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病毒变异等。该病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肢体瘫痪后遗症

1、遗传易感性

部分儿童存在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应答效率。这类患儿接触病毒后更易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关注家族遗传病史,新生儿期可进行基因筛查。目前尚无针对遗传因素的特效药物,临床主要采用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2、疫苗接种不足

未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是主要风险因素。疫苗覆盖率低的地区易发生病毒传播,患儿可能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家长需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包括2月龄起始的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和后续的灭活疫苗加强针。我国现行免疫程序可提供终身保护。

3、环境卫生条件差

病毒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卫生设施不完善地区发病率较高。感染初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咽痛、腹泻,继而发展为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家长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物。接触患者后可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

4、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受损患儿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儿可能出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临床需避免使用口服减毒疫苗,可改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免疫调节治疗可选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药物。

5、病毒变异

病毒基因重组可能导致毒力增强,突破疫苗保护效果。变异株感染可出现典型的三期病程:前驱期、瘫痪期和恢复期。目前针对变异株可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严重病例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

预防小儿麻痹症需建立多级防护体系。家长应确保儿童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婴幼儿期特别注意手卫生和饮食清洁。流行季节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接触疑似病例后及时就医评估。已患病儿童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器使用和运动功能训练,定期进行神经肌肉评估以监测恢复情况。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骨骼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