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肠炎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穿孔、败血症、中毒性巨结肠、营养不良等疾病。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若未及时干预可能造成多系统损害。
慢性肠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肠壁纤维化或粘连,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需通过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松解粘连或切除病变肠段。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乳果糖口服溶液促进排泄。
溃疡性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侵蚀肠壁全层导致穿孔,表现为突发全腹剧痛、板状腹及休克。腹部CT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行肠修补术或造瘘术。术前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术后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
严重细菌性肠炎时病原体入血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血培养阳性确诊后需静脉输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人血白蛋白维持循环,必要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症介质。
暴发性结肠炎导致肠肌神经丛损伤,结肠失去收缩能力扩张至直径超过6厘米。典型表现为腹胀加重伴发热,腹部平片显示结肠广泛充气。需禁食并行回肠造口转流粪便,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抑制炎症,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或维生素缺乏。患者出现水肿、乏力、舌炎等表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需采用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蛋白质,硫酸亚铁片改善贫血,复合维生素B片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必要时通过中心静脉营养支持。
肠炎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低渣食物。急性期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恢复期可适量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调节菌群。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及血常规,若出现持续腹痛、血便或体重下降超过5%应及时复查肠镜。慢性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