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鼓气要警惕四种病

关键词: #耳朵
关键词: #耳朵
耳朵鼓气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分泌性中耳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等疾病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耳鸣,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当发生感冒或过敏性鼻炎时,黏膜水肿可能导致咽鼓管堵塞。患者会感觉耳内气压不平衡,出现鼓气样不适,可伴随耳痛或耳内流水声。治疗需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减轻鼻黏膜肿胀,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急性期可遵医嘱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缓解炎症。
中耳腔内积液是本病典型特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引流不畅。患者除耳朵鼓气感外,常有听力减退及耳内气泡音。临床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改善鼻窦通气。顽固性积液需行鼓膜穿刺术或置管术。
鼻咽癌或腺样体增生可能压迫咽鼓管咽口,引发持续性耳闷症状。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回吸性血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确诊需通过鼻咽镜活检,治疗包括放射治疗联合顺铂注射液化疗。早期发现可通过鼻咽部磁共振明确病变范围。
飞行或潜水时的气压骤变会使鼓膜内外压力失衡,严重时导致中耳出血或鼓膜穿孔。轻症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配合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鼻腔血管。若出现眩晕或严重听力下降,需排除外淋巴瘘可能,必要时行鼓室探查术。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或频繁做捏鼻鼓气动作,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反复出现耳朵鼓气症状者,建议完善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合并鼻塞流涕时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保持鼻腔通畅,但禁止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掏耳。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耳道流脓、面部麻木等表现,须立即就诊耳鼻喉科排除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