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遗传是什么意思呢

妇产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关键词: #遗传

后天性遗传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表达改变,这类改变可能影响后代但并非源于DNA序列变异。后天性遗传主要涉及表观遗传修饰、环境暴露诱导的跨代效应等机制。

表观遗传修饰是后天性遗传的核心机制之一,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过程。这些修饰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活性,可能由营养状况、毒素接触或心理压力触发。例如孕期营养不良可能通过甲基化标记影响胎儿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这种修饰有时能传递给孙代。环境污染物如双酚A也能干扰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模式,导致子代出现肥胖或行为异常。

跨代效应需区分直接暴露与真正遗传。若母亲妊娠期接触铅导致胎儿神经系统损伤,这属于直接暴露而非遗传。但当环境因素改变配子表观基因组时,可能形成跨代表观遗传。典型案例如荷兰饥饿冬季研究,famine暴露者的后代出现糖代谢异常,其精子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甲基化模式发生改变。这类效应通常持续2-3代,随着表观标记逐代擦除而减弱。

慢性压力诱导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变化可能通过卵母细胞影响后代应激反应。父亲高龄生育时精子甲基化异常增加子代自闭症概率。某些RNA分子也能作为遗传信息载体介导跨代表观遗传,如线虫中发现的dsRNA跨代传递现象。

保持均衡膳食有助于维持表观遗传稳态,备孕期间应避免接触农药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规律运动可通过改变肌肉组织甲基化模式产生有益跨代效应。发现家族中存在跨代疾病模式时,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表观遗传检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