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链球菌介绍

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和上呼吸道条件致病菌,属于草绿色链球菌群,可能与龋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相关。
咽峡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α溶血环,能发酵多种糖类,对奥普托欣敏感。其细胞壁含有群特异性C多糖抗原,常定植于人类口腔、咽喉及消化道黏膜表面。
当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或免疫功能下降时,咽峡炎链球菌可通过黏附素介导的定植、生物膜形成等机制引发感染。其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结缔组织,溶血素能破坏红细胞,部分菌株还能产生DNA酶和蛋白酶。这些毒力因子共同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该菌主要引起口腔局部感染如牙龈炎、牙周脓肿,也可导致咽峡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上呼吸道感染。在拔牙等口腔操作后可能引发菌血症,若患者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可能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深部组织感染或脓毒症。
临床标本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需选用血琼脂培养基,典型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可通过生化试验如胆汁七叶苷试验、精氨酸水解试验等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rRNA基因测序可提高鉴定准确性。
对于口腔局部感染可选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需在高危操作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科检查。
日常应注意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漱口减少细菌定植。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心脏瓣膜病患者在进行牙科操作前应告知医生病史。出现持续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