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什么

儿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关键词: #病毒 #小儿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所致。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入后可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等严重后果。

1、病毒侵入途径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咽部和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随后进入局部淋巴组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通过血液或神经通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对运动神经元具有高度嗜性,主要靶向脊髓前角细胞,也可累及脑干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病毒复制会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进而引发相应肌肉群失去神经支配。

2、病理改变过程

受感染的神经元出现染色质溶解、尼氏体消失等病理变化。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随着病情进展,受损神经元发生沃勒变性,轴突和髓鞘崩解。运动神经元不可逆损伤后,其支配的肌肉纤维会逐渐萎缩,形成永久性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3、临床表现分期

感染后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和恢复期。前驱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非特异症状。瘫痪期特征为弛缓性瘫痪,多不对称分布,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后,未完全坏死的神经元可部分再生,但严重损伤者遗留永久性残疾。少数病例可出现延髓麻痹,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

4、预防控制措施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目前使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策略。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需多次接种,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存在极低概率的疫苗相关病例风险。疫苗接种可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我国已连续多年维持无脊灰状态。对确诊病例需隔离管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5、康复治疗原则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神经损伤。恢复期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应用和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电刺激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矫形器能预防畸形和关节挛缩。对于严重畸形者,可能需要肌腱转移或骨关节手术。长期康复需结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适应残疾状态。

家长应确保儿童完成全程脊灰疫苗接种,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康复期要定期随访评估,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有助于神经修复。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时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