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对肠胀气、肠绞痛有没有帮助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推拿 #胀气

小儿推拿对缓解肠胀气肠绞痛有一定帮助。小儿推拿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部不适,适用于功能性胃肠问题引起的症状。肠胀气和肠绞痛多与喂养不当、受凉或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推拿可作为辅助干预手段。

1、促进胃肠蠕动

小儿推拿中的摩腹、揉脐等手法能直接刺激腹部,帮助肠道气体排出。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结肠蠕动,缓解因积气导致的腹胀。操作时需保持手法轻柔,每次持续3-5分钟,配合温热掌心效果更佳。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反应,出现哭闹加剧应立即停止。

2、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推拿背部脾俞、胃俞等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胃肠功能。捏脊手法能改善自主神经对肠道的调控,减少肠痉挛发生概率。每日操作1-2次,每次沿脊柱两侧捏提3-5遍。该方法对进食后出现的阵发性绞痛尤为适用,但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进行。

3、改善消化吸收

补脾经、清大肠等手部穴位推拿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通过刺激特定经络点位,能减少因乳糖不耐受或过度喂养引起的产气增多。操作时用拇指指腹沿小儿手掌边缘单向推按,每侧50-100次。建议在喂奶前30分钟进行,避免饱腹状态下操作引发呕吐。

4、缓解肌肉紧张

分推腹阴阳手法能放松腹直肌痉挛,减轻肠绞痛伴随的腹部板状硬。双手拇指从剑突向两侧分推至髂前上棘,重复10-15次。该手法对受凉或情绪紧张导致的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有明显缓解作用,配合局部热敷效果更显著。

5、辅助排气排便

推下七节骨配合揉龟尾可促进直肠蠕动,帮助滞留气体和粪便排出。从第四腰椎至尾骨端直线下推,再环形揉按尾骨尖端,各操作100次。该方法适用于腹胀伴随排便困难的情况,但肛周皮肤破损或直肠脱垂患儿禁用。

进行小儿推拿前需确保环境温暖,操作者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每次推拿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手法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若推拿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表现,家长需立即带儿童就医排查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急症。日常喂养应避免过快过饱,喂奶后竖抱拍嗝,可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