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什么症状

小儿尿道下裂主要表现为尿道开口位置异常、阴茎弯曲、排尿方向异常等症状。尿道下裂是男性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根据尿道口位置可分为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和会阴型。
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正常位置,可能位于阴茎腹侧任何部位。阴茎头型开口位于冠状沟附近,阴茎体型开口位于阴茎体中部,阴囊型开口位于阴囊处,会阴型开口位于会阴部。尿道开口越靠近会阴,畸形程度越严重。患儿排尿时尿流方向异常,可能向下喷洒或呈分叉状。
多数患儿伴有阴茎向腹侧弯曲,医学上称为阴茎下弯。弯曲程度与尿道缺损长度相关,轻度弯曲可能不明显,重度弯曲可影响阴茎正常发育。阴茎弯曲在勃起时更为明显,可能影响成年后性生活。
患儿包皮呈帽状堆积在阴茎背侧,腹侧包皮缺损。这种特征性表现称为包皮帽状堆积,是尿道下裂的典型体征。包皮不能完全覆盖阴茎头,可能增加局部感染风险。
严重类型尿道下裂可能导致排尿困难。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常需蹲位排尿,阴囊型可能出现尿线细弱、排尿费力。长期排尿困难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膀胱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常伴有隐睾、腹股沟疝。严重病例可能伴随苗勒管残余、两性畸形等情况,需进行染色体和内分泌检查。
发现尿道下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轻度阴茎头型可能无须立即治疗,中重度类型建议在6-18个月龄进行手术矫正。术前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使用尿布过紧摩擦伤口。术后需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定期复查排尿功能和阴茎发育情况。日常应注意观察排尿姿势和尿线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造成伤口裂开。饮食上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