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位肠瘘

高位肠瘘通常指发生在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的肠瘘,属于消化道瘘的一种类型,可能与手术创伤、炎症性疾病、外伤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腹痛、肠内容物外漏、营养不良等症状。
高位肠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手术并发症如胃肠吻合口破裂是常见原因,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可导致肠壁穿透性病变,腹部外伤或放射性肠损伤可能直接破坏肠管完整性。部分患者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如肠闭锁术后并发症。恶性肿瘤浸润或化疗后肠黏膜损伤也可能诱发瘘管形成。
高位肠瘘的瘘管多位于屈氏韧带近端,肠液富含消化酶且流量大,易引发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肠内容物外漏可导致腹腔感染、皮肤腐蚀,消化吸收障碍可造成进行性营养不良。根据瘘管形态可分为管状瘘和唇状瘘,后者自愈概率较低。
典型症状包括瘘口排出胆汁样液体、持续性腹痛伴发热。高位肠瘘每日漏出量常超过500毫升,易导致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长期未治疗可能出现体重骤降、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合并腹腔脓肿或脓毒血症。
消化道造影可明确瘘管位置和走向,CT检查能评估腹腔感染范围。亚甲蓝试验有助于判断瘘口大小,血液检查可发现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指标。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瘘口周围黏膜状况,必要时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肿瘤。
初期治疗包括禁食、肠外营养支持和抑制消化液分泌。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可减少肠液分泌,必要时行腹腔引流控制感染。确定性手术需在感染控制后实施,常见术式包括肠段切除吻合、瘘管修补或转流性造口。生物蛋白胶封堵适用于部分管状瘘病例。
患者需长期维持肠外营养支持,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肝功能。保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造口护理产品预防皮炎。康复期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选择低渣易吸收配方。建议每三个月复查腹部影像学,关注有无复发迹象。出现发热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