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与球囊的区别

心脏支架与球囊的主要区别在于作用机制和适用场景,支架用于长期支撑狭窄血管,球囊用于临时扩张血管。心脏介入治疗中两者常配合使用,但功能定位不同。
支架是一种永久性植入物,通常由金属或可吸收材料制成,通过导管置入病变血管后展开形成管状支撑结构。其表面可能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能够持续保持血管通畅,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严重狭窄。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常见类型包括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球囊是带有可膨胀气囊的导管装置,在手术中通过加压膨胀暂时撑开狭窄血管,但撤出后血管可能发生弹性回缩。球囊主要用于预处理严重钙化病变、辅助支架植入或处理急性血管闭塞,部分特殊球囊如切割球囊还能修饰斑块形态。球囊扩张属于暂时性干预,不会留存体内,但可能造成血管夹层等并发症。
从治疗效果看,支架能提供持久管腔保障,但存在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球囊操作更灵活且不遗留异物,但血管再狭窄率较高。手术中常先用球囊预扩病变,再植入支架获得稳定效果,对于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可能采用球囊对吻技术。药物涂层球囊是新型治疗方式,通过球囊表面携带药物抑制内膜增生,适用于小血管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选择具体器械需根据病变特征决定,弥漫性长病变可能更适合支架治疗,而局部短病变可考虑单纯球囊成形。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血管影像评估通畅情况。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戒烟并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防止支架移位。长期随访中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进一步介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