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曲中玉
曲中玉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疗、喂养调整、观察护理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等原因引起。
1、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并排出体外。光疗通常在医院进行,医生会根据黄疸程度决定光疗时长和强度。家庭光疗设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操作不当对婴儿造成伤害。
2、喂养调整: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出。母乳喂养的婴儿应每2-3小时喂一次,确保摄入足够的母乳。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按照医生建议调整奶量。若黄疸与母乳喂养相关,医生可能建议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喂养一段时间。
3、观察护理: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变化,包括皮肤和眼白的黄染程度。记录婴儿的排便次数和颜色,胆红素主要通过粪便排出。若发现黄疸加重或婴儿出现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4、水分补充:适当增加婴儿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胆红素,促进其排出。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补充水分,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喂水。注意避免过量喂水,以免影响婴儿的电解质平衡。
5、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需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频率根据黄疸程度和婴儿状况决定,通常为每天或隔天一次。复查时需携带婴儿的喂养记录和观察笔记,帮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结合饮食、运动和日常护理。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确保母亲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选择适合的奶粉,避免过敏反应。日常护理中,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胆红素分解,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露。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吐奶后的急救处理

宝宝吐奶后的急救处理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症状、调整喂养姿势、拍嗝和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吐奶通常由喂养方式不当、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呼吸道:吐奶后应立即将宝宝侧卧或俯卧,头部略低,避免奶液进入呼吸道。轻拍背部帮助奶液流出,同时观察呼吸是否顺畅。若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发绀,需立即就医。 2、观察症状:注意宝宝吐奶的频率、量和颜色。若吐奶频繁、量大或呈绿色、咖啡色,可能提示胃食管反流或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就医。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或哭闹不止,需进一步检查。 3、喂养姿势:喂养时让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含乳正确,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的奶嘴孔径,避免奶流速过快。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姿势15-20分钟,减少胃内压力。 4、拍嗝:每次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将宝宝竖抱,头部靠在肩膀上,用手掌从下往上轻拍,直至听到打嗝声。若拍嗝后仍有吐奶,可尝试分次喂奶,减少单次喂奶量。 5、就医:若吐奶伴随发热、腹泻、体重下降或持续哭闹,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超声或X光检查,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感染性疾病。 日常护理中,注意宝宝的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喂养。母乳喂养时,妈妈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时,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并严格按照比例冲调。喂奶后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宝宝安静休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消化功能。若宝宝吐奶频繁,可尝试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减少胃部负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