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后果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4次浏览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出血

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消化道出血的后果主要有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死亡等。

1、失血性贫血

消化道出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引发失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轻度贫血可通过口服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纠正,中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

2、失血性休克

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时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制品,同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控制出血。

3、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可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继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缺血可能导致意识障碍,肾脏缺血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这种情况需要重症监护治疗,包括器官功能支持、血液净化等。

4、继发感染

消化道出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可能接受内镜治疗或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容易继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败血症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可降低感染风险。已发生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5、死亡

未能及时控制的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死亡率更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可达30%以上。及时识别高危患者,早期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预防再出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