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常见吗

小儿肠梗阻在儿童急腹症中属于相对常见情况,其发生率低于成人,但需警惕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因导致的急性发作。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性与其病因密切相关。先天性因素如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多见于新生儿期,发病率约1/5000活产儿,这类梗阻通常在出生后1-2天内出现胆汁性呕吐等典型症状。后天性因素中,肠套叠是1个月至2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急症,年发病率约1-4/1000,春季与秋季高发,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此外,疝气嵌顿、粘连性肠梗阻在学龄前儿童中也较常见,约占小儿肠梗阻病例的15-20%。饮食不当导致的粪石性梗阻在3-10岁儿童中时有发生,尤其多见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大量进食柿子等易形成胃石的食物后。
相对少见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巨结肠、肠系膜囊肿等,这类疾病引起的梗阻往往呈慢性或复发性过程。肿瘤性梗阻在儿童群体中极为罕见,仅占所有病例的1%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继发的肠梗阻具有较高死亡率,但随着围产医学进步,其发生率已显著下降。某些遗传代谢病如囊性纤维化也可能伴随肠梗阻表现,这类情况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日常需注意科学喂养,避免暴饮暴食,规律监测排便情况。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术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粘连性肠梗阻病史者需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