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是啥病

关键词: #综合症
关键词: #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肠易激综合症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症的重要发病机制,患者肠道对正常生理刺激的感知阈值降低,轻微扩张或收缩即可引发疼痛。可能与脑-肠轴调节异常有关,表现为进食后腹痛加重、排便后缓解。治疗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调节胃肠动力药物。
胃肠动力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出现腹泻型或便秘型症状。腹泻型患者肠道蠕动过快,粪便含水量增加;便秘型患者结肠传输延迟,粪便干硬。可能与5-羟色胺信号传导异常相关。可遵医嘱选用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腹泻,或乳果糖口服溶液改善便秘。
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变可能通过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途径诱发症状。患者常伴有肠道产气增多导致的腹胀、肠鸣。建议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但需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通过脑-肠互动加重症状,约半数患者合并心理异常。应激事件可能诱发腹痛发作,部分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有一定效果,严重时可遵医嘱短期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部分患者对FODMAPs类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发酵后产生气体引发腹胀腹泻。常见不耐受食物包括乳制品、豆类、洋葱等。建议采用低FODMAP饮食试验性治疗,逐步筛查触发食物,同时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营养缺乏。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每日保证30分钟适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饮食上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及高脂食物。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可帮助识别诱因。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警报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