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粥样动脉硬化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语暖心
0次浏览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因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治疗措施。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被动吸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强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宜,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超重或肥胖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使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

2、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脂血症患者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形成。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脂水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减轻心脏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4、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或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改善血流。常见支架包括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后仍需坚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5、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部位重建血运。常用移植血管包括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和桡动脉。手术可显著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术后需密切监测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长期随访评估移植血管通畅情况和心功能恢复程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摄入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鱼类和坚果。限制红肉、加工肉制品和高糖食品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定期监测体重、腰围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出现胸痛加重、持续不缓解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