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套叠的四大症状有哪些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急性肠套叠的四大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急性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多见于婴幼儿,需及时就医处理。
腹痛是急性肠套叠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突发性阵发性绞痛。婴幼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屈腿或面色苍白。腹痛发作时可能伴随出汗、拒食等症状,缓解期患儿可暂时安静。腹痛与肠蠕动波相关,随着病情进展,腹痛间歇期缩短。
呕吐多在腹痛后出现,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有胆汁甚至粪样物。随着肠梗阻加重,呕吐频率增加,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婴幼儿呕吐时需注意防止误吸,家长应保持患儿侧卧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血便通常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典型表现为果酱样大便,由肠壁缺血坏死和出血导致。早期可能仅在大便表面带有血丝,后期可出现暗红色血便。家长发现血便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呈腊肠样,质地中等,有一定活动度。在患儿安静或睡眠时较易触及,发作期因腹肌紧张可能难以触及。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特征性表现,医生通过触诊结合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急性肠套叠属于儿科急症,家长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方式包括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日常需注意婴幼儿饮食规律,避免突然改变辅食种类,流感季节注意预防肠道病毒感染。恢复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密切观察排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