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溶血怎么才能避免

关键词: #母婴
关键词: #母婴
母婴溶血可通过产前血型筛查、孕期抗体监测、新生儿溶血病预防性治疗等方式避免。母婴溶血通常由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等原因引起,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贫血等症状。
孕妇在妊娠早期需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若母亲为Rh阴性或O型血而父亲为阳性或A/B型血时,胎儿发生溶血概率较高。建议在孕12周前完成首次筛查,必要时每4周复查抗体效价。对于高风险孕妇,可考虑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Rh溶血。
已致敏的孕妇需定期检测不规则抗体效价,当抗D抗体效价超过1:16或抗A/B效价超过1:64时,提示胎儿可能发生严重溶血。可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羊水胆红素水平等评估胎儿贫血程度,必要时实施宫内输血治疗。
Rh阴性孕妇在孕28周可预防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分娩Rh阳性新生儿后72小时内需再次注射。对于ABO血型不合的孕妇,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手段,但可通过中药茵陈蒿汤等降低胆红素水平。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使用血制品。
出生后立即检测新生儿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确诊溶血患儿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进程。出现重度黄疸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血红蛋白低于80g/L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推荐使用苯巴比妥片促进胆红素代谢,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
ABO溶血患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监测黄疸变化。Rh溶血患儿在母亲抗体效价较高时,建议暂停母乳3-5天。喂养期间可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每次哺乳后适当喂水帮助排泄。
建议所有孕妇规范建档产检,高危人群选择具备新生儿换血资质的医院分娩。产后注意观察婴儿皮肤黄染程度、吃奶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溶血诱发因素,保持居室通风和适宜温湿度。哺乳期母亲需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叶酸,避免进食蚕豆等可能诱发溶血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