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炎的症状及治疗用什么药物

肠系膜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部压痛等,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布洛芬混悬液、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肠系膜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肠道缺血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腹痛是肠系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持续性钝痛或绞痛,可能伴随阵发性加剧。感染性肠系膜炎腹痛常与进食相关,免疫性肠系膜炎腹痛可能持续存在。治疗需针对病因选择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免疫异常可联用泼尼松片,同时可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发热多由感染或炎症反应引起,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可能伴随寒战。细菌性肠系膜炎发热较明显,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系膜炎发热较轻,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持续高热不退需警惕脓毒症风险,应及时就医。
恶心呕吐多因肠道炎症刺激或肠梗阻导致,呕吐物可能含胆汁。轻度呕吐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严重呕吐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甲氧氯普胺片止吐。若呕吐伴随腹胀、停止排气,需排除肠梗阻可能。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感染性肠系膜炎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细菌感染用头孢克肟颗粒,同时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腹泻期间需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
腹部压痛多见于病变肠段对应体表位置,按压时疼痛加剧可能提示腹膜刺激。轻度压痛可观察,明显压痛需影像学检查排除穿孔。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肠痉挛,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肠系膜炎患者急性期应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长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