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少或无尿是什么原因

肾性尿少或无尿可能由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肾性尿少或无尿通常表现为排尿量明显减少或完全无尿,可能伴随水肿、乏力、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急性肾损伤可能导致肾性尿少或无尿,通常与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毒性物质损伤、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补液、停用肾毒性药物或解除梗阻等措施,必要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片、布美他尼片等利尿剂,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慢性肾脏病进展至晚期可能引起肾性尿少或无尿,多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原发病有关。患者常伴有贫血、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片、琥珀酸亚铁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肾性尿少或无尿,常见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类型。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限制盐分摄入,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严重者需血浆置换。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可引起肾性尿少或无尿,多与药物过敏、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腰痛、发热、皮疹等症状。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控制感染,纠正代谢紊乱。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龙片、复方α-酮酸片、碳酸氢钠片等,严重者需短期透析支持。
尿路梗阻可能导致肾性尿少或无尿,常见于双侧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增生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肾区疼痛、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支架置入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哌替啶注射液等对症治疗药物。
肾性尿少或无尿患者日常需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限制水分摄入量,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饮食应以低盐、优质低蛋白为主,可选择鸡蛋、鱼肉等易消化蛋白。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监测血压、体重变化。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