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腹胀吗

肠易激综合征通常会导致腹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
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发病机制之一,患者对肠道扩张等刺激的感知阈值降低,轻微刺激即可引发腹胀、腹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信号的处理异常有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症状。
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为肠道收缩节律紊乱,过快或过慢的蠕动均可导致腹胀。动力过快时可能伴随腹泻,过慢时则可能伴随便秘。这种情况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产生过多气体导致腹胀。这种情况常与抗生素使用、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加重腹胀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建议配合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干预措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调节情绪药物。
部分患者对乳糖、果糖、麸质等食物成分不耐受,摄入后易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可通过饮食日记排查诱因食物。治疗上建议采用低FODMAP饮食,避免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减少摄入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豆制品等。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同时需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便血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