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虚怎么回事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儿童脾虚可能与饮食不当、先天不足、病后失调、情志因素、外感邪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中医调理、药物治疗、推拿按摩、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干预。

1、饮食不当

长期过食生冷、油腻或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功能。表现为食欲减退、大便溏稀或夹未消化食物。需减少冰淇淋等寒凉食品摄入,增加小米粥、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若伴随积食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健脾散、婴儿健脾颗粒等中成药。

2、先天不足

早产儿或父母体质虚弱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先天羸弱。常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建议家长定期监测体重曲线,采用少量多餐喂养方式,可配合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调理,必要时需中医辨证施治。

3、病后失调

肺炎、腹泻等疾病后未合理调养易引发脾虚。症状多见乏力、多汗、反复呼吸道感染。家长需注意病后1-2周内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早进补。可遵医嘱服用黄芪颗粒等扶正药物,配合捏脊疗法促进恢复。

4、情志因素

学习压力过大或家庭关系紧张可能导致肝气犯脾。表现为腹痛、恶心等肝脾不和症状。需营造轻松成长环境,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四君子汤加减,但儿童用药须严格遵循医师指导。

5、外感邪气

夏季湿邪或冬季寒邪侵袭可致脾失健运。常见舌苔厚腻、肢体困重、反复低热。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护理,湿热季节可饮少量藿香正气口服液,寒冷时注意腹部保暖,症状持续应就医排查寄生虫感染等继发病因。

日常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1-2小时温和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上遵循温热软烂原则,推荐南瓜小米粥、红枣蒸山药等食疗方。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服药期间忌食绿豆、萝卜等解药食材。家长应定期记录孩子的饮食、排便及睡眠情况,发现体重增长停滞或长期食欲不振时需及时就诊中医儿科或消化专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