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肠炎有哪些症状

急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里急后重等。急肠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急肠炎患者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充血水肿、肠蠕动异常有关。细菌性肠炎腹痛常伴随肠鸣音亢进,病毒性肠炎则以钝痛为主。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腹痛是否伴随哭闹不安、蜷缩体位等表现。
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肠炎多见蛋花汤样便,细菌性痢疾则常见脓血便。腹泻期间应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胃内容物反流或喷射性呕吐多见於病程早期,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诺如病毒感染常见呕吐先於腹泻,而沙门氏菌感染多表现为呕吐与腹泻同时发生。频繁呕吐时需暂时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体温多在38-39℃之间,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高热。志贺菌属感染常见畏寒寒战,而病毒性肠炎多为低热。发热期间可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无粪便排出,直肠刺激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尤为明显。阿米巴肠炎可能伴随排便时肛门灼痛。出现血便或持续里急后重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急肠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急性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注意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便后需用温水清洗会阴,防止皮肤糜烂。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粥等收敛性食物,若症状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