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严重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严重,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的延续,通常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喂养不足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但无其他异常症状。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5-7天出现,持续时间可达2-3周甚至更久,但血清胆红素水平多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婴儿精神反应良好,吃奶正常,体重增长稳定,大小便颜色无异常。这种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哺乳频率,通过增加喂养量促进胆红素排泄。部分婴儿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但通常无须停喂母乳。
少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可能伴随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若婴儿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减低或大便颜色变浅,需警惕病理性黄疸。此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疾病因素,必要时需暂停母乳喂养并接受医疗干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重症黄疸的概率相对较高,需密切监测胆红素变化。
母乳性黄疸婴儿应保证每日8-12次有效哺乳,避免过度包裹导致脱水。家长需定期观察黄疸范围是否扩大至四肢远端,记录婴儿精神状态与进食量。若出生72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持续超过1个月或胆红素上升速度过快,须立即就医评估。日光浴时需避开强光时段,每次不超过15分钟并注意保暖,不可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