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烧能吃退烧药吗

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发烧时一般能吃退烧药,但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解热作用,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具有抗炎镇痛效果,但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两种药物均需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联合使用其他含解热成分的复方制剂。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措施,如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但禁用酒精擦浴。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可能提示重症手足口病,此时单纯退烧药效果有限,需立即就医。重症病例可能并发脑炎、肺水肿等,需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等综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发热通常持续2-3天,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此期间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家长需将患儿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对其分泌物、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需观察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