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患者需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等,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衣物床单需每日消毒更换,皮肤疱疹避免抓挠。
重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对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阿昔洛韦片可干扰病毒DNA合成。早期用药效果较好,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贫血等不良反应。
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口腔溃疡疼痛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皮肤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出现脑炎症状需及时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风热犯肺证可用银翘散加减,湿热蕴结证可选甘露消毒丹。中成药如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中药熏洗可用野菊花、金银花煎汤外敷疱疹处,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密切监测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警惕脑炎、肺水肿等重症表现。心肌损害者需营养心肌治疗,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恢复期应复查心肌酶谱,避免剧烈运动。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期间需单独使用餐具,玩具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等促进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通风,症状消失后仍需观察,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异常应及时复诊。未患病儿童可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