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

关键词: #动脉
关键词: #动脉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畸形、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钙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成人主动脉瓣狭窄病例的一半。瓣膜发育异常导致结构缺陷,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纤维化和钙化。患者可能在儿童期无症状,但成年后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轻度狭窄可定期随访,中重度需考虑球囊扩张或瓣膜置换术。
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瓣膜交界处融合,形成特征性的"鱼嘴样"狭窄。常合并二尖瓣病变,多见于青壮年。听诊可闻及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需长期预防性使用青霉素,严重者需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需抗凝治疗。
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瓣膜长期受血流冲击导致胶原断裂、钙盐沉积。钙化可延伸至主动脉根部,可能合并传导阻滞。CT可显示钙化程度,轻中度患者可用他汀类药物延缓进展,重度伴心绞痛或晕厥者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瓣膜形成赘生物,愈合过程中造成瓣叶破坏和粘连。患者多有发热、栓塞表现,血培养阳性率高。急性期需静脉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等抗生素,瓣膜穿孔等并发症需紧急手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的Libman-Sacks心内膜炎可致瓣膜增厚,类风湿关节炎的肉芽肿也可累及主动脉瓣。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严重瓣膜功能障碍者需生物瓣置换。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功能。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限制每日液体量。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等强心药物。术后患者需预防感染,按时复查凝血功能,保持口腔卫生以降低心内膜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