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该如何抢救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骤停可通过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用药、高级生命支持等方式抢救。心脏骤停通常由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创伤性休克等原因引起。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的核心措施,通过胸外按压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操作时需将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深度,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需配合2次人工呼吸,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心肺复苏能暂时替代心脏泵血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自动体外除颤器可识别心室颤动等可除颤心律,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节律。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后应立即获取AED设备,按照语音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胸部,分析心律后根据指示进行电击。早期除颤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每延迟1分钟实施除颤,生存率下降7-10%。公共场所配置的AED设备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过基础培训即可使用。
抢救过程中需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防止窒息。对无自主呼吸者应使用球囊面罩或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使胸廓抬起。高级气道建立后可进行持续胸外按压无须中断,气管插管后需确认导管位置并固定。呼吸道管理能保障氧气供应,避免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
急救人员到达后可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等药物。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推注1毫克,通过激动α受体增加冠脉灌注压。胺碘酮注射液用于顽固性室颤,首剂300毫克稀释后静脉推注。血管活性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概率。
院内抢救需进行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综合处理。对可逆性病因如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肺栓塞患者考虑溶栓治疗。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代谢需求,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持续生命支持直至稳定或确认不可逆性死亡,整个抢救过程需团队协作并记录时间节点。
心脏骤停抢救需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抢救成功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循环呼吸稳定,完善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明确病因。康复期应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复发。患者及家属需学习基础生命支持技能,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和病情说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