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母乳性黄疸怎么快速去除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宝宝

宝宝母乳性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适当晒太阳、暂停母乳喂养、蓝光治疗、补充益生菌等方式缓解。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完善等因素引起。

1、增加喂养频率

每日哺乳次数可增至10-12次,通过促进排便加速胆红素排泄。家长需观察宝宝排尿排便量,若24小时内尿布湿透少于6片或粪便呈陶土色,应及时就医。母乳喂养时需确保正确含接姿势,避免无效吸吮。

2、适当晒太阳

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阳光柔和时段,暴露宝宝四肢和背部皮肤,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家长需注意遮挡眼睛和生殖器部位,避免阳光直射。光疗时需保持室温26-28℃,防止宝宝着凉。

3、暂停母乳喂养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时,可暂停母乳2-3天改用配方奶喂养。家长需使用标准冲泡方法配制奶粉,暂停期间需定时挤奶维持泌乳。重新恢复母乳后胆红素可能出现反跳,但通常不会超过原有水平。

4、蓝光治疗

适用于胆红素上升速度过快或超过342μmol/L的情况,需在新生儿科进行规范光疗。治疗期间需保护宝宝眼睛和会阴部,监测体温和脱水情况。光疗后可能出现青铜症或腹泻等副作用,通常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5、补充益生菌

可选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代谢。家长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益生菌需连续补充1-2周才能显现效果。

母乳性黄疸宝宝护理期间,家长需每日记录黄疸变化范围,观察有无嗜睡或拒奶等异常。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皮肤黄染程度,衣物选择浅色系更易发现颜色变化。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若黄疸持续超过3周或伴有大便发白、尿液深黄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排除胆道闭锁等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