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有哪些症状

禽流感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会快速进展为肺炎、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禽流感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H5N1、H7N9等亚型感染引起,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
轻型禽流感患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伴随持续性干咳、咽痛、鼻塞流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膜充血、畏光等眼部症状,或轻度腹泻等胃肠不适。这些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但起病更急骤,体温上升更快。
重型患者通常在发病3-7天内出现下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咳血痰、胸闷气促。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显示多肺叶浸润阴影。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呼吸衰竭、紫绀、意识障碍等表现,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粪便多呈水样便。儿童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更为突出,可能伴随脱水表现。这类症状与病毒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有关,严重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嗜睡、烦躁、抽搐甚至昏迷。这些症状可能与病毒直接侵袭神经细胞或继发缺氧有关。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警惕脑炎、脑膜炎等严重情况。
禽流感病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等表现。危重患者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表现为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
接触禽类后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需进行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治疗期间需隔离观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重症患者需在负压病房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呼吸支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脏器功能。预防重点在于避免接触活禽,处理禽肉时做好防护,禽类食品应彻底煮熟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