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

小孩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初期多数患儿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发热通常持续1-2天,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高热惊厥。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或溃疡是典型表现,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点,随后形成灰白色溃疡,可能引起疼痛导致患儿拒食。家长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直径2-5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壁厚不易破溃。皮疹通常不痛不痒,少数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感。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感染。
由于口腔疼痛,患儿常出现食欲下降、拒食、流涎增多等症状。家长可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喂养。必要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麻醉药物缓解疼痛。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等表现。这与发热、口腔不适及病毒感染有关。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持续嗜睡、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需居家隔离2周,保持室内通风,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处理。饮食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过热、过硬、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及皮疹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