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慢性胃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学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检查时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细管经口腔插入胃部,能够清晰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胃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胃炎类型和严重程度。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检查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检测方法包括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碳13呼气试验通过分析服药前后呼出气体中碳13含量变化判断感染情况,具有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快速尿素酶试验需在胃镜检查时取样检测,可快速获得结果。阳性结果提示需进行根除治疗。
血清学检查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指标,间接反映胃黏膜功能状态。胃蛋白酶原比值降低可能提示萎缩性胃炎,胃泌素水平升高可能与胃酸分泌减少有关。该检查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特别适合不宜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前一般无须特殊准备。
病理活检通常在胃镜检查时同步进行,医生会钳取少量胃黏膜组织送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可明确炎症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对慢性胃炎分型和癌变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轻度慢性胃炎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中重度可能伴有腺体萎缩。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胃黏膜皱襞增粗、胃壁僵硬等间接征象,但对浅表性胃炎诊断价值有限。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胃部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这类检查无需插管,耐受性较好,但无法像胃镜那样直接观察黏膜病变。检查前需服用造影剂,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排泄。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定期复查胃镜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若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