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养生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中药 #滋阴

滋阴的中药主要有熟地黄、麦冬、枸杞子、女贞子、北沙参等。滋阴类中药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等症状,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1.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性微温味甘,归肝经与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常与山茱萸、山药配伍使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可能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2.麦冬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与胃经,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心烦失眠及胃阴不足引起的舌红少津。外感风寒咳嗽或痰湿内盛者忌服,过量可能引发腹泻。

3.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性平味甘,归肝经与肾经,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针对阴虚内热导致的视力模糊、消渴症有辅助疗效,可单味泡水或与菊花同用。脾虚便溏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加重腹泻症状。

4.女贞子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凉味甘苦,归肝经与肾经,能补益肝肾、明目乌发。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常与墨旱莲配伍成二至丸。阳虚畏寒者禁用,可能加重四肢不温等症状。

5.北沙参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经与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多用于肺热燥咳或热病伤津的口干咽燥,可与玉竹、桑叶同煎。风寒咳嗽者慎用,可能延缓表证恢复。

滋阴类中药需根据体质差异调整用法,避免与辛辣燥热食物同食。长期服用者应定期复诊,观察舌脉变化。若出现食欲减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中医师。日常可搭配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以防耗伤阴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