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急性期怎么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可通过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治疗。脑梗塞急性期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引起。
静脉溶栓治疗是脑梗塞急性期的关键治疗手段,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这类药物能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血流。治疗前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史、活动性出血等。溶栓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适用于不符合溶栓条件或溶栓后的患者。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这类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观察有无黑便、血尿等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表现。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需严格把握用药周期。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常用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这类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能量代谢等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能,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联合使用多种神经保护剂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包括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高血压患者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或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高血脂患者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各项指标,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
康复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物理治疗师会制定个性化方案,帮助恢复运动功能。言语治疗师针对失语症进行专项训练。康复过程中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家属应学习正确辅助方法,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吞咽困难者需采用糊状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炎。监测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康复期坚持按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病情变化。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