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及治疗

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餐后腹胀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慢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
疼痛多位于右肋缘下,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疼痛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结石刺激有关。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曲马多缓释片等解痉镇痛药物,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
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脂肪消化,患者常出现嗳气、反酸、厌油等症状。建议采用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可配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等促消化药物改善症状。
胆囊炎症导致胆汁分泌不足时,食物尤其是高脂饮食难以充分消化,易产生腹胀感。需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症状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胃肠动力药。
超过80%慢性胆囊炎与结石有关,结石可能阻塞胆囊管引发炎症。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无症状结石无须治疗,反复发作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熊去氧胆酸胶囊可能对部分胆固醇结石有效。
肠道细菌逆行感染是常见诱因,多见于大肠埃希菌感染。急性期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清热利胆的中成药如消炎利胆片辅助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建议每日4-5餐且定时定量。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代谢。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黄疸或高热等症状,提示可能进展为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