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胃肠不好的症状主要有胃痛、腹胀、反酸、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饮食不当、精神压力、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溃疡等因素有关。
胃痛通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灼烧感,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或胃黏膜损伤有关。慢性胃炎患者胃痛常伴随饭后加重,胃溃疡疼痛多呈规律性发作。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食有助于缓解症状。
腹胀多因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气体积聚,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进食过快、产气食物过量可能诱发症状,部分患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建议少量多餐,减少豆类、碳酸饮料摄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
反酸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的典型表现,常伴烧心感。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诱因,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法莫替丁片等抑酸药物可缓解症状。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能减少夜间反流。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急性腹泻多由感染性因素引起,慢性腹泻需警惕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可改善症状,严重脱水时需口服补液盐。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可预防感染性腹泻。
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每周少于3次,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久坐不动是常见诱因。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也可导致便秘。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药较安全。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有助于改善症状。
胃肠不适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呕血、黑便、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