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儿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佝偻病 #症状

小儿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肌肉无力、神经兴奋性增高等症状,常见症状有多汗、枕秃、方颅、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佝偻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影响骨骼生长。

1、多汗

患儿头部、颈部等部位容易出汗,尤其在吃奶或睡觉时更为明显。多汗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家长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着凉。若伴随夜间哭闹、易惊醒等症状,需警惕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枕秃

由于头部多汗摩擦枕头,导致后脑勺头发脱落形成环形秃发区。枕秃是佝偻病早期表现之一,家长发现此类症状应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滴剂,并增加日光照射。

3、方颅

额骨和顶骨中心增厚形成方形头颅,触诊时可感知颅骨软化。该症状多见于3-6个月婴儿,与颅骨钙化不足有关。需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确诊,治疗可选用维生素D3注射液配合钙剂如碳酸钙颗粒。

4、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呈串珠状突起,严重者可见郝氏沟。这种骨骼畸形多发生在1岁左右患儿,提示病情已进展至活动期。除补充维生素D外,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改善钙缺乏。

5、下肢畸形

患儿站立行走后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与负重导致软化骨骼变形有关。晚期病例需骨科干预矫正,早期可通过维生素AD软胶囊预防,同时避免过早让患儿站立行走。

预防佝偻病需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应尽早开始补充。鼓励婴幼儿每日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但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膳食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蛋黄等。定期儿童保健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骼发育异常,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