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的病因有哪些

皮肤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脚气 #脚气病

脚气病主要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常见病因有长期精制米面为主食、酗酒、胃肠吸收障碍、妊娠期需求增加及遗传代谢异常等。脚气病可分为干性(神经型)和湿性(心脏型)两类,表现为周围神经炎心力衰竭等症状。

1、饮食结构单一

长期以精白米面为主食的人群易发脚气病。谷物外皮富含维生素B1,但精加工过程会流失大部分营养素。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曾有"懒脚病"流行,与过度淘米、弃用米汤等饮食习惯有关。建议增加全谷物、豆类、瘦肉的摄入,烹饪时避免过度水煮导致维生素B1溶解损失。

2、慢性酒精中毒

酗酒者中约80%存在维生素B1缺乏。乙醇会抑制肠道对维生素B1的吸收,增加肾脏排泄,同时酒精代谢需消耗大量维生素B1。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韦尼克脑病,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治疗需在戒酒基础上补充维生素B1注射液。

3、吸收障碍性疾病

慢性腹泻、克罗恩病等胃肠疾病会导致维生素B1吸收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因内因子缺乏,可能并发脚气病。这类患者需监测血清维生素B1水平,必要时采用肌注补充。伴随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完善胃肠镜检查。

4、妊娠期营养需求增加

孕妇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比常人增加30%,妊娠剧吐更易诱发缺乏。新生儿可能出现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哭声微弱、肌张力低下。建议孕早期每日补充1.5毫克维生素B1,哺乳期增至1.6毫克。可适量食用猪肉、燕麦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5、遗传性代谢缺陷

极少数患者因硫胺素转运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脚气病。这类患儿多在婴儿期出现乳酸酸中毒、肌无力等症状,需终身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1。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时需配合硫胺素二磷酸等活性形式补充。

预防脚气病需保证每日摄入1-1.2毫克维生素B1,全谷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透析患者需定期检测维生素水平。出现对称性肢体麻木、踝部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神经损伤超过6个月可能遗留永久性损害。烹饪时建议采用蒸煮等少水加工方式,避免碱性环境破坏维生素B1。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