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湿疹的症状及治疗

过敏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渗出和脱屑,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过敏性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遵医嘱治疗。
过敏性湿疹患者常出现剧烈瘙痒,夜间可能加重。瘙痒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组胺释放有关。患者应避免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皮肤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和密集小丘疹,多对称分布于面部、肘窝等部位。这种情况可能与接触洗涤剂、花粉等过敏原有关。治疗可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外用药物,严重时需口服西替利嗪片。患者需记录过敏日记以识别诱因。
急性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渗液,形成黄色结痂。这种情况提示存在继发感染风险,需配合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必要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
慢性期可见皮肤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多因长期搔抓导致。这种情况需长期使用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等强效外用制剂,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患者应修剪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
皮肤破损后可能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脓疱、发热。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日常需定期消毒贴身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
过敏性湿疹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饮食上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益生菌。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保湿霜每日涂抹2-3次,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外出时做好防晒,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应立即前往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