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寄生虫病如何检查

传染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寄生虫

虫媒寄生虫病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等方式确诊。常见检查项目主要有血涂片镜检、血清抗体检测、PCR核酸检测、B超或CT扫描、病史与体征分析等。

1、病原学检查

血涂片镜检是诊断疟疾、巴贝斯虫病的金标准,通过吉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红细胞内寄生虫形态。粪便检查适用于经口传播的寄生虫如肝吸虫,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法提高虫卵检出率。骨髓穿刺可用于利什曼原虫的检测,在巨噬细胞内寻找无鞭毛体。

2、免疫学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常用于诊断恙虫病,检测患者血清中OXK抗体效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吸虫病诊断敏感性较高,可检测循环抗原或特异性抗体。快速诊断试纸条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如疟疾HRP-2/pLDH双抗原检测能在15分钟内获得结果。

3、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核酸检测对低密度寄生虫感染具有优势,如检测疟原虫18SrRNA基因可鉴别虫种。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动态监测非洲锥虫病治疗后的寄生虫负荷。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罕见寄生虫的鉴定和耐药基因分析。

4、影像学检查

B超能发现肝包虫病特征性的双壁征或囊砂征,CT对脑型疟疾引起的出血性梗死定位准确。MRI在诊断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可显示特征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的脑膜强化。

5、临床症状评估

周期性发热伴寒战提示疟疾可能,游走性皮下包块需考虑并殖吸虫病。慢性腹泻合并肝脾肿大应排查血吸虫病,夜间肛周瘙痒是蛲虫感染的典型表现。详细的疫区接触史和媒介昆虫叮咬史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预防虫媒寄生虫病需做好个人防护,在疫区活动时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使用避蚊胺含量30%以下的驱虫剂,住宿场所安装纱窗纱门。避免在疫水区域游泳或赤足行走,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或脏器损伤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寄生虫病专科就诊,携带完整的旅行史和暴露史记录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防止寄生虫产生耐药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