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结肠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130次浏览

关键词: #结肠炎 #肠炎

结肠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优质蛋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等方式促进康复。饮食管理有助于减轻肠道炎症、修复黏膜损伤、维持营养平衡。

1、调整饮食结构

结肠炎急性期需采用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缓解期过渡至低纤维软食。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优质蛋白20%-30%,限制脂肪摄入。避免高糖饮食诱发肠道发酵,加重腹胀症状。

2、补充优质蛋白

选择易消化的鱼类、蛋类、豆腐等补充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1.5克计算。严重腹泻时可暂时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如百普力。避免红肉、乳制品等可能加重炎症的蛋白质来源。

3、增加膳食纤维

缓解期逐步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苹果泥、燕麦片,每日不超过20克。不可溶性纤维需去皮去籽后少量摄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粗纤维,克罗恩病患者需根据狭窄情况调整纤维摄入量。

4、避免刺激性食物

严格禁酒、辛辣调料、咖啡因及碳酸饮料。限制产气食物如洋葱、豆类,减少肠道胀气。乳糖不耐受者需避免乳制品。个别患者对某些食物过敏,需通过饮食日记排查诱发症状的特定食物。

5、少食多餐

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毫升容积。餐间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夜间症状明显者可提前晚餐时间,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

结肠炎患者需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急性期推荐低FODMAP饮食,缓解期尝试地中海饮食模式。烹饪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记录饮食反应有助于识别耐受食物。同时配合医生指导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药物,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整体康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