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怎么引起的

白喉主要由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损伤、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白喉可通过接种疫苗、药物治疗、隔离防护、伤口处理、环境消毒等方式预防和治疗。
白喉棒状杆菌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咽痛、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会出现灰白色伪膜覆盖咽喉。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治疗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白喉抗毒素注射液、盐酸红霉素片等药物。
直接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被污染物品可能导致传播。常见于共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或接触感染者皮肤伤口。可能表现为局部皮肤溃疡、红肿,伴有伪膜形成。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定期消毒玩具。治疗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分散片、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等抗生素。
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营养不良、慢性病患者感染风险较高,可能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如心肌炎、神经麻痹。建议家长按时为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成人可加强免疫。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青霉素G钾、破伤风抗毒素、维生素C注射液等。
皮肤破损处接触病原体可能引发皮肤型白喉。常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表现为伤口周围灰白色伪膜、局部淋巴结肿大。需及时清创消毒,避免继发感染。治疗药物包括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
病原体可在干燥分泌物中存活较长时间,通过污染水源、食物传播。在拥挤、通风不良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可能引起消化道感染症状。需加强饮用水消毒,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治疗可使用琥乙红霉素片、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
预防白喉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可疑感染者,出现咽痛、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患者需严格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并预防性用药。康复期注意营养补充,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