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腹痛是什么原因

长期腹泻腹痛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因素有关。长期腹泻腹痛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腹部隐痛或绞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长期摄入辛辣刺激、生冷或变质食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饭后腹痛加重、大便稀溏伴未消化食物残渣。日常需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脂饮食,可尝试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慢性阿米巴痢疾或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引起持续腹泻,多伴随黏液脓血便和脐周压痛。粪常规检查可见寄生虫卵或滋养体,需采用甲硝唑片进行病原治疗,严重脱水时需补充口服补液盐散。
内脏高敏感性及脑肠轴功能紊乱为主要发病机制,症状常与精神压力相关,表现为排便后腹痛缓解、粪便带有黏液但无消瘦。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修复肠屏障。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反复腹痛腹泻,结肠镜下可见连续性黏膜溃疡。活动期需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使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生物治疗,同时监测贫血和营养不良情况。
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可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常见便隐血阳性及体重下降。肠镜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时,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卡培他滨片等化疗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
长期腹泻腹痛患者应记录症状发作频率与饮食关联性,避免摄入乳糖或麸质等可疑致敏原。每日补充足量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烹饪时保证食材新鲜并彻底加热。急性发作期选择低渣饮食如米粥、软面条,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胃肠镜和粪便潜血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或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