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轮状病毒腹泻症状是什么

秋季轮状病毒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腹痛及脱水。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轮状病毒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后导致乳糖酶活性降低,引发渗透性腹泻。典型表现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粪便无脓血及腥臭味。患儿可能出现肛周皮肤红肿,家长需及时清洁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病程初期常见38-39℃中低热,持续1-2天,与病毒血症相关。可配合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退热药。若体温超过39℃或持续3天以上,提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就医检查血常规。
病毒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反射性呕吐,多出现在发病前1-2天,每日3-5次非喷射状呕吐。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喂补液盐溶液。严重呕吐需警惕肠套叠可能。
肠蠕动亢进导致阵发性脐周疼痛,体检可见肠鸣音活跃。可顺时针按摩腹部缓解症状,禁用654-2片等解痉药。若出现固定压痛、板状腹等急腹症表现,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
频繁吐泻导致体液丢失,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中重度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肢端发凉等休克前兆。
预防轮状病毒腹泻应重视手卫生及饮食清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重症概率。发病期间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添加辅食,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居家护理需注意便后及时消毒玩具及衣物,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变化,若出现抽搐、持续嗜睡或血便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