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如何治疗
女性部位保健编辑
医心科普
女性部位保健编辑
医心科普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哺乳、生长发育过快等原因引起。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避免同时饮用浓茶或咖啡,这些饮品会抑制铁的吸收。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红肉、海鲜、豆类等食物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
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铁剂补充铁元素,常见药物有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富马酸亚铁颗粒等。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不良反应。补铁治疗通常需要持续3-6个月,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4-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
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消化道溃疡引起的慢性失血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治疗溃疡;月经过多患者需排查妇科疾病;寄生虫感染需进行驱虫治疗。只有控制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铁问题。

对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可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能快速改善贫血症状,但仅为对症治疗,仍需同时进行补铁治疗。输血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多属"血虚"范畴,可通过健脾益气、养血生血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四物汤等,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益气维血颗粒等。针灸治疗可选择足三里、血海等穴位,配合饮食调理可改善贫血症状。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治疗期间避免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如出现头晕、心悸加重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心脏功能,需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