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怎么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疾病饮食编辑 医语暖心
228次浏览

关键词: #蛋白尿 #蛋白

正常肾小球过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时,可以通过普通尿检测出蛋白尿。尿蛋白含量≥3.5g/24h时,称为大量蛋白尿。引发蛋白尿的病因有以下5种情况: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了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和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过滤的蛋白质数量没有增加,但肾小管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蛋白质。也就是说,由于肾小管损伤,重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引起的蛋白尿。

3、溢出性蛋白尿液

血液中的小分子量蛋白含量异常增加,经肾小球过滤后,超出肾小管的重吸能力出现在尿液中。

4、分泌性蛋白尿液

肾组织本身可以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液。通常,肾小管分泌T-H蛋白,每天排出约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此外,正常尿液中还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质,肾小管-间质炎症和肿瘤时,含有蛋白质分泌物也会进入尿液中,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尿被称为分泌性蛋白质尿。

5、组织性蛋白尿

正常尿液中只含有少量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属于小分子量蛋白,这些蛋白在患病时可增加。简单地说,是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增加导致的蛋白尿。

临床上看到的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蛋白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在具体病例中,往往存在两种以上的蛋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