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和血压有关系吗?

心脏病和血压有密切关系。血压异常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关联疾病。
长期高血压会直接损伤心脏结构和功能。当血压持续超过正常范围时,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以对抗血管阻力,导致左心室壁增厚。这种代偿性改变初期可维持血液循环,但长期会发展为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高血压性心脏病。伴随活动后胸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配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改善心肌重构。
血压波动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高压血流冲击血管内皮,促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这类缺血性心脏病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通过冠状动脉CTA确诊。治疗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扩张血管,严重狭窄者需支架植入术。
血压骤升可能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当收缩压突然超过180毫米汞柱时,主动脉内膜易发生撕裂形成夹层,表现为撕裂样胸痛伴双侧血压差异。此类危重症需紧急使用注射用硝普钠降压,必要时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未规范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还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需备好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应急。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曲线,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已确诊高血压者应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建议高血压患者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心脏结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