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血液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血液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主要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典型表现包括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

地中海贫血由HBA或HGB基因突变引起,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均为携带者时,子女有25%概率患病。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与疟疾流行区域存在基因选择相关性。基因检测可明确α或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类型。
轻型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轻度贫血,重型患儿出生后3-6个月出现进行性苍白、喂养困难。典型三联征包括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靶形红细胞增多、铁代谢指标异常。长期贫血可导致骨髓扩张性改变,表现为颧骨隆起、鼻梁塌陷等特殊面容。
血常规显示MCV小于80fL,血红蛋白电泳可见异常血红蛋白带。基因检测是确诊金标准,可区分α地贫缺失型/非缺失型和β地贫CD41-42突变等。产前诊断需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基因分析。

轻型通常无须治疗,中间型需间断输血。重型β地贫需规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配合祛铁治疗如地拉罗司分散片。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亲缘全相合移植成功率较高。脾功能亢进者可能需要脾切除术。
高发地区推行婚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携带者夫妇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遗传。患者应避免使用氧化性药物,预防感染。日常补充叶酸片有助于造血,但需避免盲目补铁。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和肝功能至关重要。

地中海贫血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食用猪肝、瘦肉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溶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颌面部畸形。育龄期患者应在血液科和遗传咨询门诊共同指导下制定生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