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检测。动脉硬化可能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
体格检查是初步筛查动脉硬化的方法之一。医生通过触诊动脉搏动强弱、听诊血管杂音等方式评估血管状态。颈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浅表动脉触诊可发现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可能出现血管杂音。体格检查还可测量踝肱指数,即踝部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比值,正常值为0.9-1.3,低于0.9提示下肢动脉硬化可能。
影像学检查能直观显示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超声可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0.9毫米提示动脉硬化。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或斑块位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估冠脉硬化程度。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软斑块检出率较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估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升高可能加速动脉硬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血管炎症状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血管功能检测可评估动脉弹性变化。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反映大动脉僵硬度,速度增快提示动脉硬化。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内皮功能,异常时提示早期血管病变。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与动脉硬化进展相关。
其他特殊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眼底动脉是全身唯一可直接观察的小动脉,动脉变细、反光增强提示全身动脉硬化可能。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冠脉狭窄程度,血管内超声能准确评估斑块性质。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或心肌核素显像评估心肌缺血情况。
预防动脉硬化需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肥胖者需减轻体重。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体检,已有危险因素者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