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肥大是什么意思?

心室肥大是指心脏的心室壁厚度增加或心室腔扩大,通常是心脏对长期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心室肥大主要有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种类型,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
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可能出现生理性心室肥大,这是心脏对运动需求的适应性改变。心室肌肉增厚有助于提高心脏泵血效率,通常不会伴随心脏功能异常。停止高强度训练后,心室肥大可能逐渐消退。生理性肥大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导致左心室肥大的常见原因。心脏需要克服增高的血管阻力泵血,导致左心室壁代偿性增厚。高血压性心室肥大可能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气短,晚期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治疗需控制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病变可导致心室肥大。血液流动受阻或反流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室壁增厚。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可直接导致心室结构改变。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或心肌纤维化可引发心室扩大或不对称肥厚。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需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控制症状,部分病例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畸形可引起心室容量或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室肥大。儿童期可能出现发育迟缓、易疲劳等症状。部分病例需在婴幼儿期进行手术矫正,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需长期随访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心室肥大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变化,出现胸闷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